校友活动

网站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 正文
国家级教学名师周建忠教授谈母校人才培养传统与特色

1222日下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特色专业带头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南通大学副校长、文学院杰出校友周建忠教授的教学专题讲座——《赓续人才培养传统,弘扬专业发展特色——母校本科教育展望》在中敏报告厅举行。讲座由文学院党委书记李怀军主持。

讲座伊始,周教授首先以一首藏头诗作为开讲的引子,简述了他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师范情缘和毕业四十年重回母校时的激动心情。他从吴义勤、毕飞宇两位杰出校友当选中国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的例子,引申到扬师中文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即“一体两翼”,“一体”即素养,要通过中文专业主干课强化学生专业素养,“两翼”指技艺,包括师范传统、写作训练。

周教授从“仰望星空,理念提升”“俯瞰大地,模式构建”“着眼师生,桥梁贯通”三个层面围绕教育体制与课程变化、专业发展与团队建设、核心素养与教师发展等展开讲座。对于如何打造新文科“金课”,周教授提出探索思路: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重在观念更新、理性提升、团队培育、经验积累,而不能舍本逐末,局限于方法技术、媒体应用。针对国家级专业、课程、团队等建设与申报申报,周教授认为:课程、教材、团队、带头人、专业、教学成果奖,各自独立申报,自成体系,但六者之间密切相关,交叉叠合,互补共生,应该抓住一个突破口,举一反三。

此外,周教授还结合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讲述了当前教育体制与结构新变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分析探讨了新形势下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路径。他认为,成为一名好教师除了要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还应成为有思想的改革者,有学问的实践者,有情怀的教育者,有道德的垂范者,有魄力的领跑者。而想要成为这样的领跑者,就需要眼里有学生,心中有理念,手中有办法,身边有团队。周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好教师的定义出发,延伸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目标:学科育人的先锋、创新发展的榜样、团队引领的标兵。

周教授通过展示人类发展进程指出,作为文院教师,不能只关注文学方面知识,还要对科学前沿要有所了解,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涉猎,不能故步自封,一直自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周教授还高度概括了人类进化的历史特征,即有抱团取暖交往聚集的天性,有信息交流不断探索的传统,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获得了在场听众的一致认同。

本次讲座是我院围绕学校2021年本科教学节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增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版权所有 © 2025 扬州大学文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