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中文教指委委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我院杰出校友肖瑞峰通过线上形式为师生做了题为《白居易与日本平安朝诗坛——经典传播与接受的一个案例》的讲座。讲座由院长王定勇教授主持。
肖瑞峰教授提出,过去我们在考察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传播与接受时,往往习惯于作纵向的追踪,即仅仅从时间(历史)的角度探讨它们对后世的影响,致力于辨析前后代之间的传承关系;而很少作横向的扫描,即从空间(地理)的角度探讨它们对邻国的影响,致力于辨析左右邻之间的借鉴关系。由这种非立体化的研究方式所得出的结论,纵然有可能是精粹的,却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全面的。
肖瑞峰教授认为,如果我们把海外汉诗作为接受影响的对象加以关照,我们的探讨则也许可以时空合一,纵横交错,避免线性研究所容易导致的片面、粗疏和肤浅。而作为经典作家和经典文本,白居易及其诗歌的传播与接受,当然应该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此外肖教授还指出,如果我们对日本汉诗已经获得比较充分的了解,那么在着手开展这一课题时,就不会仅仅着眼于簇拥在他周围的“元白诗派”的成员,也不仅仅注目于宋初以徐铉、李昉为代表的白体诗人,而且还会高度重视日本平安朝诗人奉白居易为偶像、奉白居易诗为楷模的一系列实例,并从中抽绎出其不同凡响的意义。
面对白居易与日本平安朝诗坛经典与传播的问题,肖教授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与同学进行了探讨:
第一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人诗集的东传。据《白氏长庆集后续序》记载,此集在白居易生前已经传入日本。肖教授指出,在《江谈抄》、《本朝一人一首》卷十等书中也记载了《白室文集》传入日本是在白居易生前,并且不会迟于承和五年。第二是日本诗人对白居易其人其诗及其推崇,平安朝诗人对白居易及《白氏文集》的推崇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肖教授列举了具平亲王同题之作等例子加以说明。第三是日本诗人对白居易的模仿。肖教授认为平安朝诗人们更多地模仿的还是《白氏文集》中的诗歌作品,但模仿的角度是千差万别的:有效其诗之风格者,有袭其诗之辞句者,有蹈其诗之意旨者,有摹其诗之情境者,也有鉴其诗之章法技巧者。肖教授通过释莲禅的《听妓女之琵琶有感》、三宫的《见卖炭妇》、藤原敦光的《卖炭翁》的例子对此加以说明。第四是白居易诗盛行于日本的原因。肖教授认为,首先,白居易的诗作在唐朝亦属流传最广者,其次,白居易诗的语言平易流畅,再次,白居易晚年于佛教浸染殊深。第五,肖教授对日本人学习、模仿白居易的得失进行了分析。最后,肖教授总结道:“当我们鸟瞰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衍生之初的情形时,有理由说,《白氏文集》之于平安朝诗坛,一如《文选》之于近江、奈良朝诗坛,功德存焉!”
在答疑交流环节,肖教授针对同学提出的“白居易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体现出的文学理论有没有影响到日本诗人的创作?”“研究域外汉学有哪些心得?”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回答。大家热情高涨,收获颇丰,对于白居易与日本平安朝诗坛经典与传播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索。
本次活动是我院响应学校2021年本科教学节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增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