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网站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 正文
中敏讲堂|我院校友、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做专题讲座

5月7日下午,我院在文学院大会议室举行“以图释文:鲁迅《阿Q正传》连环画改编研究”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杨剑龙教授担任主讲人。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张堂会教授主持。

杨剑龙教授介绍了抗战期间、抗战胜利至“文革”前和“文革”至“文革”后这三个历史时期《阿Q正传》的图像阐释情形。他强调,对文学文本的图像改编可以被纳入文学“副文本”的视阈。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连环画是对小说内涵的图像阐释,其创作不仅彰显了画家对小说文本的理解,也折射出创作年代的时代风貌与诉求。

抗战期间,刘岘、张义璋、叶浅予、俞乃大、丰子恺、赵宏本等漫画家都绘制了《阿Q正传》连环画,体现出各自鲜明的创作特色,如丰子恺平和怜悯、张义璋写实夸张、丁聪阴森沉重。但这些创作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创作者们都将阿Q作为国民性弱点或病态进行描画,期望在大敌当前的抗战背景中,克服或消除阿Q的精神胜利,投身于抗战的时代激流中,期望今后的中国再无阿Q存在。

抗战胜利至“文革”前的《阿Q正传》连环画改编中,漫画家们多从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中汲取灵感,并融入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质。在诸多创作中,程十发和丁聪的连环画堪称其中的精品佳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代表性。

“文革”期间,鲁迅作品成为允许阅读学习的重要文本,在促进鲁迅作品的解读与研究的同时,也推动了《阿Q正传》以图释文的发展。“文革”后,夏葆元、林旭东,赵延年,裘沙、王伟君等画家都对《阿Q正传》进行了连环画图像阐释,他们的创作都与“文革”有一定的关联,即期望以后不再出现阿Q式的革命,反思和警惕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

除学术分享外,作为扬州大学校友,杨剑龙教授还讲述了他在扬大求学期间的趣事,同时深情追忆了与良师益友共度的美好时光。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经历,杨剑龙教授勉励同学们要不负韶华、悉心钻研,找到契合自身特质和学术志趣的研究领域。

本次讲座内容翔实、形式新颖。杨剑龙教授通过以图释文的方式帮助同学们理解《阿Q正传》的经典化历程,进一步拓展了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和对象范畴,对我院学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版权所有 © 2025 扬州大学文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