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活动

网站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 正文
汪晖校友寄语扬大新生 |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9月12日上午,学校在荷花池校区体育馆举行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1981届校友,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受邀出席典礼并致辞。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

——202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汪 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作为一名毕业四十多年的老校友,今天出席母校的开学典礼,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喜悦和自豪难以言表。感谢母校给我这样的机会。其实,不仅我自己是扬大的校友,我的母亲也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这所大学的教育事业,她现在已因年迈而长卧病榻,常常听不清子女的呼唤,但每当有人叫她周老师的时候,她都会眼睛发光,有所回应。几年前,在她病重住院之前,有一次我扶她到阳台上,她眺望窗外茁壮成长的树木,仿佛是在她久违的讲台上与学子们交流,情不自禁地用比平常响亮很多的声音呼唤:“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已经好久不见了!”其时秋风掠过树梢,沙沙作响,坡下静静流淌的小河荡漾着波光,她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意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今天我站在这里,也想代我病中的母亲,一位已经九十多岁的退休老师,向你们问好,我们母子两代人祝愿你们在扬州的最高学府度过一生中最美好、最丰富的青春岁月,而后像一代又一代扬大人一样,奔赴四面八方,把你们从母校获得的知识、思想、训练和技能,带到不同的岗位,传承创新,发扬光大!

在高考之后,诸君现在面对的是新的选择:我们该怎样度过我们的大学时代?我想到四个词:求知、成长、友谊,还有爱情。求知不再是为了一个必经的门槛,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旺盛的好奇心和坚忍不拔的耐力是求知道路上的双轮,是创造的前奏。“天下玉,扬州工”,扬州大学就是你们的“琢玉坊”。不同于中学教育,大学是专业教育的摇篮,正是经过这个阶段,诸君成为学有所长的人才。但是,如同扬州园林之移步换景,大学之道,不是单向地知识传授,而在于引导你们去探索发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领域、每一处知识交汇点上的无穷变化和别有洞天。诸君在专业中深耕的同时,也要在通识教育中拓宽视野,课堂上教学相长、实验室探索实践、社团里碰撞激发,教室内外切磋琢磨。除了个人的发展,大学也是群体生活的空间,学会群体的协作、互助和团结,形成友谊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必经途径之一。在扬州大学这所琢玉坊里,雕琢的不只是你们个人的未来,也是中国新一代人创造的硕果。

大学不是知识的贩卖所,而是诸君“学以成人”的道场。学习是对知识的了解、研究、掌握,也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成为一个成熟的自己的过程。孔子云:“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为己之学”就是荀子所谓“君子之学”,即能够引导我们择善而从、不善而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学问。“成人”不只是在教室和实验室里,也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道里。

你们这一代人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虚拟世界已然成为你们生活的一个有机部分。我在这里也想提醒诸君:在互联网之外,还有更为真实的世界,你的同学,亲人,朋友和你的爱情。瘦西湖的碧波见证过多少动人故事,大明寺的钟声传达着信念与坚持。这个世界魅力无穷,有待你持久的探索;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矛盾和危机,有待你鼓起勇气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为中国也为世界争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历经风霜的都城,一部不仅存在于物质世界,也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史诗。作为一位从这座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人,我的根在这里;我从扬州的老师和同学们那儿学到的东西给我终生的滋养。你们有幸生活在这里,也应该探索这座城市的奥秘,享受这座城市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食粮。“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愿你们今日扬帆起航,如百舸争流,自强不息;如运河奔涌,不捐细流,终成江海!

谢谢!



版权所有 © 2025 扬州大学文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