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扬州市作家协会、扬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的“我的精神家园”汤佳小说集《三十八度》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文学院举行。
研讨会开幕式由扬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市社科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李镇风主持,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定勇、校友代表、建工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戴壮民、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吴乃怀、扬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孙德秋出席开幕式并作讲话。
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定勇首先致开幕词,向作家汤佳致敬,并向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以来对文学院的事业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各界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指出了本次研讨会对汤佳小说集《三十八度》研究和探讨,是对扬州大学文学院作家培养成果的检阅,更是对当代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有力推动。
校友代表、建工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戴壮民指出,读汤佳的小说极易共情,这正是作家文字功夫之所在、文学供给之所在、文化功力之所在,并期待汤佳能够继续以柔肩担大任,不忘妙笔,让才情才气持续出场,不断呈现超越“三十八度”的火热精彩。
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吴乃怀也谈到,从青春小说的伤痛到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三十八度》这部小说集可以称之为汤佳文学梦的代表作,如同她的“跨界”人生一般精彩纷呈,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文学爱好者能够像汤佳一样打破专业领域限制,秉持文艺创作初心,创作出更多文学精品。
扬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孙德秋首先向汤佳的文学成就致以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汤佳同志不仅是医院的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也是以文字构建精神家园的创作者,更是用情怀与智慧助推中药事业发展的实践者,希望扬州大学文学院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更多的“跨界”人才,共同致力于书写扬州文学和医学事业交相辉映的崭新篇章。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栾梅健将汤佳的创作置于一个宏阔的参照系内,指出其小说中勾连着层层“文学的涟漪”,并以同名小说《三十八度》为例展开深入解读,揭示出该小说丰富的阐释空间,肯定了汤佳在文学创作上的才气与天分,颇有张爱玲的风格。
扬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堂会首先对汤佳小说集的出版表示祝贺,认为其在文学创作上多年的“沉寂”是文坛的遗憾,但同时他又从希腊神话出发,指明医学和文学的“跨界”依据——“二者具有同源性,都是关于生命本质的探索”,在汤佳身上完美的体现了二者的融合。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志权则也认为汤佳小说中存在着一种不断呼应的“涟漪”,早期作品中能够看出张爱玲的影子,但在后续创作中,汤佳很快摆脱了张爱玲式的旖旎,对题材的处理从轻盈走向沉重,文字愈发具有包容力和张力,这部短篇小说集,一方面是汤佳文学青春的印迹,更是汤佳对自我精神家园的文学审视。
《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曾攀指出汤佳的小说擅长写城市生活与小镇人生,通过人物的生活史和奋斗史,透视当代人的情感结构,尤其深入刻画女性在成长与情感中的内心状态,追问如何于崩塌和虚无中拯救灵魂的创痛,探索精神疗愈之可能与局限。
扬州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李广春首先从读者的角度肯定汤佳小说的可读性,是“不难读且好看”的小说,并且从文学赶路人的印迹、文学过来人的眺望、文学收藏人的把玩三个维度阐释了汤佳时隔二十年出版学生时期小说之原因。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颜水生谈到了汤佳小说中人物大多处于一种崩溃的状态,描绘的生活大多是一地废墟,映射出作者面对那个时代的文学心理评判,而同时小说又暗示了摆脱此般精神困境的救赎途径,一定程度上赋予了作品以思想性和哲理性。
《文艺报》副主编康春华以“斜杠青年”的标签对汤佳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概括,认为小说集《三十八度》的推出正逢其时,体现了一种新大众文艺的兴起,呼应着跨界跨学科式文学创作的流行趋势,因此,具有时代历史标本的意义。
泰州文联周卫彬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总结了汤佳小说集《三十八度》的五个美学特征,即虚构与想象的本体、镂空、破损感、涣散以及明暗,充分论述了汤佳小说的美学价值。
主旨发言的最后,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澄霞依次对八位发言人的讲话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以性别批评的视角对汤佳小说进行了再解读,认为小说集《三十八度》作为女性作家的文学书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男性对两性关系一厢情愿式的主观幻想。
在作者感言环节,汤佳女士首先对主办方、协办方以及到场的各位评议人致以由衷的感谢,她表示这场研讨会的举办可以说是一个她等待了二十年的非凡时刻。谈及自己的创作初心,她提到作为扬州大学文学院的学子,在这里求索的七年里,她有师长引领,有书籍作伴,在不断向内观照、向内求索、向内自省的过程中逐渐构筑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不仅是《三十八度》小说集的灵感支撑,也是她在面对新领域、新挑战时的动力源泉。
扬州市作协主席周荣池为研讨会作了整体性总结,认为汤佳小说具有着超越时间的动人魅力,一方面由于她的语言精致、活跃并且准确,并且始终暗含着作家的自我及本我的思考,另一方面在于汤佳小说符合着“好小说的一定是好的故事”的标准。未来,即便汤佳不再写作,小说集《三十八度》的存在依然能够让“汤佳”在文学之林中留下一道有温度、有力量、有格调的痕迹。
会后,扬州大学师生进行分小组学术讨论。
“我的精神家园”《三十八度》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文学院举办,既是扬州文艺创作的一次有力推介,更是扬州大学文学院运用自身丰富的学术资源,助力扬州文艺事业长足发展的有力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