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陈泳超教授为我院做学术讲座

 

    2021年11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泳超教授的学术讲座《从田野传说穿越历史心性》在文学院智慧教室举行,讲座通过视频连线进行。

     关于文本到田野的学术范式转换。陈泳超教授以山西洪洞“走亲”习俗(俗称“接姑姑迎娘娘”)为案例,探究民间传说在活态语境中演变的内在机制。由此,循序渐进地向同学们介绍传说动力学的理论观点,其中特别强调了“民俗精英”在传说叙事演变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影响。

    关于“根基历史”与“历史心性”。陈泳超教授结合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着重考察传说与人群的互动作用,发现地方百姓会运用民间智慧,将广为人知的尧舜禅让、尧女舜妃传说进行“地方化”处理,塑造出能够代表地方群体身份特色的地方民间传说,并在叙事中再生长出更纷繁多样的传说细节。陈泳超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了从文本到田野的学术范式的转换,为同学们提供另一种研究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互动交流环节,陈泳超教授对当下传说传播的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古代传说仍在当代通过不同的传播者、媒介进行互动,使叙事内容发生异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给了民间传说更多的活力与空间。同时他还提到,当代的传说故事也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在大众生活中繁衍传播,充分展现生生不息的传说故事仍具有历久弥新的研究价值。陈泳超教授在回答关于顾颉刚先生“从故事到古史”古史观的提问时指出,无论“从故事到古史”还是“从古史到故事”,我们都应该关注民间文学演变的内在动力因素。

    讲座结束后,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听讲的同学表示收获颇丰,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此次讲座是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俗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俗文学前沿讲坛”的第一讲,由文学院副院长朱岩教授主持,文学院研究生30多人聆听了讲座。



 

版权所有 © 2025 扬州大学文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