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山西大学尚丽新教授为我院做学术讲座

    2021年11月23日下午,山西大学文学院尚丽新教授的学术讲座《民间宝卷的劝善旨归及其信仰色彩》在文学院智慧教室举行,讲座通过视频连线进行。

    尚丽新教授从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了劝善运动影响下民间宝卷的劝善功能及其信仰色彩,分析了宝卷自主劝善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展现了宝卷独特的娱教于民的劝化作用。

    一、善恶报应在民间普遍存在。尚丽新教授以《目连宝卷》为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宝卷编创的主导思想和重要模式。宝卷的善恶报应观深入人心,成为乡村社会的人们默认的道德规则。

    二、劝善运动与民间宝卷的自主劝善。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民间宝卷劝善的背景,尚丽新教授先介绍了由精英阶层领导的劝善运动和由此产生的大量善书,并强调在民间宝卷中,除了劝世文宝卷,个别神灵故事宝卷,如《灶王宝卷》也常使用善书教条加应验记的模式。在劝善运动背景下,民间宝卷的劝善对自上而下发出的教化教条进行调整、反拨,加入民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好恶,具体体现在对世俗故事的改编,使题材内容更倾向宣扬善恶报应的教化作用,而对于极度流行却偏离教化的故事则加以矫正和净化。自上而下的劝善运动在民间宝卷中成为一种庶民的自觉。

    三、神明诛殛与民间劝善的信仰色彩。尚丽新教授接着展示了《受生宝卷》《地藏宝卷》《刘猛将宝卷》等行善故事,说明信仰与教化一体,所谓福由善生,神由善成,神灵通过善恶报应来维护世俗生活的良性运转。最后尚丽新教授对劝善的积极性与局限性做出分析,她认为,庶民的自主劝善与现实紧密联系,其直接浅易的理论、生动亲民的故事,对于现世人生的关切能有效地震动人心,诱启善行。然而非理性的善恶报应观念也体现了民众认知的局限性。

    在互动交流环节,尚丽新教授在解答关于“除劝善宝卷外是否有其他类型宝卷”的问题时提到,吴语区的宝卷故事类型十分丰富,有很多与当地城市相关的故事,值得大家的关注。尚丽新教授讲完后,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本次讲座大家收获颇丰,认识了各种新奇有趣的宝卷故事,了解了宝卷的劝善功能及其现实价值。

    此次讲座是扬州大学是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大学俗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俗文学前沿讲坛”的第三讲,由文学院副院长朱岩教授主持,文学院研究生20多人聆听了讲座。

 

版权所有 © 2025 扬州大学文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