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扬州大学文学院董国炎教授为我院做学术讲座

  

2021年12月1日下午,扬州大学文学院董国炎教授的学术讲座《中国南北说书比较》在文学院智慧教室举行。

董国炎教授梳理了说书的发展历史,从城市文化风气、语言习俗差异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南北说书的异同,并分析了南方说书名家的地域性特点及其得失。说书指说唱中长篇故事的艺术形式。其文化渊源受到俳优和佛教讲唱文学的影响。

中国南北说书有诸多相同处。首先,两者具有共同的社会背景。汉唐以来延续的坊市制度破坏后,通俗娱乐文化在工商业、娱乐业发达的城市发展起来,说书行业的兴起反映了市民社会的发展情况。其次,南北说书具有共同的文化艺术性质。说书与文学名著存在互为因果,紧密互动的关系。忽视这种关系,会导致对文学作品的机械性评价,阻碍新的文学作品的创作,从而阻滞文学发展。董国炎教授以《水浒传》中的时迁在南北说书中的形象发展为例,说明南北说书都注重与文学艺术的相连性。

中国南北说书的差异性与地域文化有很大关系。从宋代到现代,北方说书流行地集中于汴京、大都、北京、鞍山、本溪等地;南方说书则分布于临安、杭州、苏州、扬州等地。董国炎提到,由于市民阶层的壮大,扬州在清初是说书的中心城市,到清末社会对工业发展的重视,使得说书核心重阵转移到北京、天津等城市。南北说书的中心地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持续变化、逐渐扩展的特点。

中国南北说书的差异性也受到语言习俗的影响。董国炎教授向大家细致地介绍了南北方诸多说书名家,如单田芳、刘兰芳、王少堂、李信堂等人,对比其表演风格,分析南北说书艺人的差异性。董国炎教授认为,南北方说书在书目类型、艺术风格、市场经营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语言差异可能成为南方说书传播的阻碍,方言使本地人觉得亲切熟悉,但也使得南方说书难以传播到外地。

在讲座最后,王定勇教授对讲座做了总结,和董国炎教授探讨了南北说书除方言差异以外的区别。董国炎教授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介绍了南北说书的风貌,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说书这一说唱艺术的生动魅力。讲座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版权所有 © 2025 扬州大学文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