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我院在40号楼智慧教室举办了著名青年评论家何同彬老师、韩松刚老师的受聘仪式。院长王定勇教授,副院长张堂会教授,副院长王逊教授出席受聘仪式,仪式由王逊老师主持。王定勇院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扬州大学文学院的历史传统和优秀文脉,并对两位学者的加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受聘仪式结束后,两位学者又分别为文学院的同学做了题为《当代文学的“当代性”》和《当代文学的“地域性”》的专题报告。
何同彬老师认为,当代文学研究首先必须要贴近文学现场,进入文学活动,才能找到前沿性话题,触摸到当代文学的肉身。研究当代文学一定要沿着当代文学的脉络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文学研究重点是要去跟踪、去思考,要能体现当代文学的当代性、当下性。面对当下文学的泛化问题,何老师强调,我们做当代文学研究要有跨界意识,例如现在比较火的AI、人工智能、科学等等,都可以和文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要有多元化的知识视野,用丰富的理论来透视当下的文学。何老师认为,当代文学研究要将文学史发展脉络和文学现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和研究好当代文学。
韩松刚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地域性”作为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切面,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差异性。做好当代文学“地域性”的研究首先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地方和世界的关系”和“边缘和中心的关系”。韩老师认为,地方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和世界的关系是交叉的而不是独立的,而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将地方视为一个边缘化的状态,是与中心疏离的状态,这是不可取的。韩老师强调,判断一个作家作品地域性的表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自然景观,其次是文化景观,最后是方言土语,以此来判定一个作家的作品是否具有地域的特色。
最后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当代文学研究的可持续性问题、当代文学研究材料的获取问题对两位老师进行了提问,对此两位老师都给出了细致、独到的见解,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