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冯保善教授为我院学子做了一场学术讲座。该讲座以“《儒林外史》与山人文化”为主题,由柳宏教授主持。
冯保善教授先是引经据典,对“山人”这一概念加以具体阐释;而后以明朝社会环境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说明了《儒林外史》写及“山人”的原因,直观展示了以“不仕、多艺、能诗、好游、不事治生、以诗干谒”为特征的山人知识群体及由其引发的特殊文化现象。
此外,冯保善教授还提到了书中的山人文化消亡史。《儒林外史》描写了八股科举至上、追名逐利之风盛行的明朝中后期社会,披露了导致山人文化走向式微的深度原因:社会风尚转移,价值观念变化。而官僚阶层对名士的看轻也直接引发了“山人”地位的衰落,严酷文禁的政治措施更是对该群体造成沉重打击。等到明末清初之际,属于“山人”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最后,冯保善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升华:《儒林外史》以士林为中心,重点在于展现八股科举至上对于士林的扭曲、对于社会的侵蚀,而非全面呈现一个时代的士人生活。虽然如此,其对属于士林阶层的山人社会也做出了力透纸背的描绘,并深刻揭示了弥漫于社会各个角落且迄今依然尚未全然消弭的“山人气”。
此次讲座使同学们看到了山人社会式微的历史脉络,为同学们解答了特殊知识群体何以走向消亡的历史问题,进一步体现了《儒林外史》弥足珍贵的文学史料价值。他们纷纷表示获益颇多,并再三对教授表达了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