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13日,我院贾学鸿教授参加了由德国科隆大学承办的“国际戏剧研究联合会”(IFTR)的学术年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戏剧与狂欢节”。会上,贾教授作了《上巳节与中国古装戏剧中的“游春”情节》的主题发言。
西方的“狂欢节”源于酒神与木神崇拜,而同样与原始宗教和生长神崇拜有关的“上巳节”相当于中国古代的“狂欢节”。《诗经·郑风·溱洧》仲春之月的“会男女”场景和《论语·先进·侍坐》中的暮春祓禊之礼,是三月上巳日这一原始习俗不同侧面的记载。汉晋之际,上巳节被固定在农历三月三日,并且开始被神异化。唐代以后渐渐式微,最终与寒食节、清明节合并。然而,上巳节春日踏青的传统,成为《牡丹亭》等中国古装爱情戏的故事背景或情节。
通过跨国文化交流,让西方学者增加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对中国古代的礼法也有了辩证认识。同时也彰显出戏剧作为最具传播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已经深入生活的基础层面,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