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委工作

网站首页 > 党建工作 > 关工委工作 > 正文
我院组织学生开展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系列学习活动

2020年5月11日起,我院关工委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工委下发的“‘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宣传展示工作通知的号召,组织学生开展了为期三周的系列学习活动。活动由院关工委执行秘书、辅导员杨永磊老师指导,中文1804班班长黄祎煌主持,中文1804班(洪宗礼班)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第一期推送的是“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戚发轫院士是我国的空间技术专家,于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曾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同时担任过多个卫星型号和飞船的总设计师。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航空航天部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学们在学习完戚发轫院士的事迹后大受感动,夏雪沁同学表示:戚发轫院士将他的大半人生都献给了航天事业,他有着浓浓的爱国精神,他为了国家无私奉献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他不断的向前,用自己的奉献向祖国致敬。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理应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贯彻到工作中。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第二期同学们学习的是“核潜艇之父”、上海交通大学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的故事。黄旭华院士是我国的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在学习完这期黄旭华院士事迹报告会后的感触。许晏琳同学表示:“黄老先生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一直没有离开过核潜艇前线。看了这期活动,我深深地为当年为祖国富强白手起家的英雄感动,他们有自信、有决心,靠自己的力量一砖一瓦地建设祖国。”

“院士回母校——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第三期推送是“嫦娥之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2017年10月17日参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院士回母校”活动的精彩片段。欧阳自远院士是我国的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其学术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一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学习过第三期的院士报告会后,同学们因欧阳自远院士的事迹而大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的理想。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此次“线上讲堂 重温经典——‘院士回母校’系列学习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关工委助力思政工作渠道,充分发挥优质思政教育资源的育人作用,让更多学生受到立德励志教育。此次活动的意义,正如中文1804陈驰同学说的那样:“大学,教会我们的远不止知识,更有成长之磨练,为人之根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要向老一代人学习,不好高骛远,敢于争先!更重要的是饮水思源,真正做到‘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



版权所有 © 2025 扬州大学文学院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2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