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中文1804即洪宗礼班于新化馆S111教室举办了古代汉语漫谈,学院关工委委员班吉庆教授应邀主讲。
回溯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班吉庆教授感慨颇深。古代汉语研究的道路,可谓漫长坎坷,而好的老师能够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的兴趣,郭锡良和唐作藩两位老先生便是班教授的引路人,班教授表达了对他们深切的怀念与感激。
那么学习一门学科,首先便要明确它的定位与课程性质,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工具课,被划分为文字,音韵和训诂三大门类,同时也属于“经”中的第十个小类。谈及古代汉语的特点,班吉庆教授将其归纳为时代性、民族性和学科性。他带领同学们探索古汉语的历史分期,了解背后的民族文化与审美特点。班教授表示,文言作品的阅读,不能只注重文学性,更应该关注字词的挖掘。
就如何学习古汉语这一话题,班教授给大家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通过阐述“之”是介词还是连词的分歧,班教授强调了学术争鸣对于文化进步的重要性。此外,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班教授提出期望:希望同学们善于查检工具书,勤于钻研,精益求精。
班教授漫谈古代汉语,令同学们受益匪浅。在交流环节,大家纷纷举手提问,班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并为同学们推荐了几部古汉语的阅读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