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师德师风 淬炼师范技能 ——我院成功举办第十一届“桃李之声”研究生讲课大赛10月13日晚,扬州大学文学院第十一届“桃李之声”研究生讲课风采大赛如期举行。本次大赛报名人数众多,经筛选后共有38名同学进入正式比赛环节。本次比赛分设A、B两个赛场,分别由班吉庆、梅尚筠、龚孟伟和郑昀四位老师担任评委。
参赛同学讲课内容丰富多彩,课件制作精美独特,思路清晰,教态良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A赛场里,李佳诺同学讲授《将进酒》,她教态得体,板书精美,语言富有感染力,获得了两位老师的一致赞赏。王誉同学从字词分析讲授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并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朗诵优势,将字词鉴赏与诵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全场最高分。石倩倩同学讲授《愚公移山》,以问题导读的方法开始授课,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B赛场上,张练同学在《合欢树》这一篇文章中通过流利的语言、有感情的诵读给我们呈现了一位慈爱老师的形象。李娜同学讲授《致橡树》,她以木棉的特点给我们带来橡树的骨气与傲气,使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橡树的不屈、倔强,让人眼前一亮,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
赛后,评委老师依据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选手依次打分,并做了精彩的总结评点。A赛场,梅老师对选手们认真的参赛态度、落落大方的台风以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进行了表扬,同时也指出选手们普遍存在的板书不够精炼、时间观念薄弱等问题。她多次强调演课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并向选手们传授了十条宝贵的演课经验。随后班老师从“准确用词”这一角度进行了总结。B赛场,龚老师首先肯定了选手们的比赛表现,赞扬了大家授课时的一些优点,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在于有的参赛选手无板书或者板书的逻辑性不强,不能突出教学的重点。郑老师则特别强调教学过程要体现自己的思想性和理解性,注意避免一些日常错误。
“桃李之声”赛场上,文学院研究生充分展现了师范生的专业风采,在交流切磋中磨砺了专业技能,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观摩其他同学的表现、聆听老师的讲评,对照自身的情况查漏补缺,从中收获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