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我院举行任中敏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追思会。任中敏(1897-1991)名讷,号半塘,别号二北,江苏扬州人,我国著名词曲学家、戏曲学家、唐代音乐文艺研究的一代宗师、首批博士生导师。今年是任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缅怀先哲,激励后昆,学院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追思活动。
追思会之前,师生代表来到瘦西湖校区半塘之畔,向任中敏先生塑像敬献花篮和鲜花。众人肃立在中敏先生像前,副校长陈亚平宣读祭文,表达对任中敏先生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
随后,追思会在文学院会议室举行,副校长陈亚平、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文学院领导、老领导、老教师、师生代表30余人齐聚一堂。追思会由文学院院长王定勇主持。
文学院党委书记李怀军在致辞中提出,深切缅怀中敏先生,既要学习和传承先生的学人风骨和教育情怀,即通过追思先贤、追念过往而知来路,更要面向未来,作开拓进取之思。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中,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倡导德才兼备、德学双馨,才是真正把握了追思中敏先生的精神实质与现实意义。
追思会上,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锡平、学科办主任戴玉琴、人文社科处副处长问筱平,文学院老领导佴荣本、李坦、田汉云、姚文放、袁建林,老教师邓杰、陈文和等相继发言。大家饱含深情地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任中敏先生的生前点滴、学术成就、历史贡献和人格精神,表达了对先生的仰慕和追思之情。与会者通过缅怀任中敏先生的道德文章,言及学脉传承与使命担当。“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学人的使命意识应该体现在学术耕耘、立德树人、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上。
最后,副校长陈亚平在讲话中,以“传说”“传奇”“传统”“传承”四个关键词总结任中敏先生对学校的贡献和影响,从治学谨严的学术态度、“申硕得博”的时代佳话、开宗立派的学术地位、宗风丕振的学脉承继等方面作了精要阐述。同时指出,缅怀先哲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激励后昆,凝心聚力,不断将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