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塘先生。是当代学术界的耆宿。山东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王仲犖先生曾尊之为“一代文宗”,这是名副其实的。
半塘先生之所以受到学界的景仰,是因为他富有创新精神,能把传统的宋元戏曲研究,溯源到唐代,撰成了《唐戏弄》、《唐声诗》等巨著,开辟戏曲研究的新领域;并在国际性的敦煌学新潮流中,独树一帜,纂成《敦煌歌辞总编》,这是他最后一部弘扬祖国文化的名作。1984年,在扬州师范学院,我有幸得听任老的最后一次学术讲演,他自述学术源流。其中最使我敬氟的,就是他的创新精神。
半塘先生之所以当之无愧为“一代文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热爱祖国。100多年来,我国饱受外国强权政治的欺凌;爱国,就成为知识界所共同砥砺的文德。经过8年抗日战争的历史检验,半塘先生的大节无亏。从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知识界遭受极左思潮的冲击。半塘先生由于爱国,所以他能受辱不怨,坚持以学术报效相国。他的不朽之作《唐戏弄》,是在作者被错划为“右派”后极端艰难的处境中出版的。
中国共产党上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之后,半塘先生的一生清白得到昭雪。于是不顾年老体衰,他要求回故乡扬州任教,为扬州师范学院创建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点,也就是现在扬州大学的第一个博士点。
在80年代,来扬访问半塘先生的国内外名流络绎,1986年,我曾陪同原交通大学校长朱物华教授会见任老,他是朱自清的仲弟,朱氏昆仲与半塘先生都为扬州中学校友。二老谈扬中往事,共同回忆朱白清,娓娓忘倦。
中共扬州市委前后任的书记曹鸿鸣、姜永荣等,都曾亲至任老寓所问安,关注其暮年生活,在扬州社会传为佳话。这些,也都是我所亲见的。
1991年12月,我正旅居美国,惊悉任老逝世,为我国文坛老成凋谢而不胜痛惜,吟成七绝一首,诗云:
海外惊传任老逝,文坛寂寞共悲秋;
观堂揖让瞿庵迎,遥见先生天上游。
在我国戏曲学史上,半塘先生必将与其前辈王国维、吴梅等共垂不朽。